The Science Behind Successful Career
2014年6月5日,CEO孙博士受邀来到天津大学进行关于职业生涯的讲座,讲座以“The Science Behind Successful Career”为主题。讲座中,孙博士阐述了积累多年的知识和经验,值得每一位学生和在职人员认真地思索。
思索1:职业生涯具有基本原则。
职业生涯如同健康饮食也是有基本原则的,很多职业成功的要素不在于你是否了解,而在于你否能够坚持做下去。在职业道路上,一定要找到一条你喜欢并能坚持走下去的路。因为,真正喜欢一件事的人是一定愿意克服困难的,并在克服困难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思索2:专业技能分析。
在当今世界里,专业技能很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被取代。要提高自身价值,一定要形成在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技能上钻研深入,这是一个能力的发展。没有深入的能力就永远没有资格做专家。当你面对一个专家你就不知道怎么问问题,你就无法一层一层剖析专家。其实,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遇到问题形成处理方法的思维习惯,那么当进入另外一个即使你不熟悉的领域你也可以利用他人的知识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思索3:信息获取途径。
专业调研结果显示直接认识的人对你的价值不那么大,往往是通过别人认识的人对你帮助和价值最大。你怎样和别人互动,怎样让别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怎样从其他人身上获得信息,甚至从他人身上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建立行业声望比认识某些人更加重要,丧失行业声望在今天就意味着丧失资源。你可以从最简单的事情建立自己的行业声望, 首先要具有独立价值;其次要有找到合作共赢点;第三是感恩的心态;不是简单的感谢谁,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有一种心态让你感谢竞争对手的存在磨砺了你某一方面的技能。
思索4:当代人应该具备的更多的优秀品质。
自律--自主的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的做该做的事情。
专注--实质上是思考做哪一件事是有意义的,是要真正去做的,去做这件事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匹配。
善于学习和自我反省--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学他人之所长;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提升价值观--不要尝试改变别人的价值观,如果你总介意那些不公平的地方,那么带来的只能是不能时刻关注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很大的成就。因此,只能改变自我的价值观体系,因为每一次价值观体系改变都能带来职业生涯的挑战。
宏观思维--大事不留心,就有可能在微观的事情上出错。宏观方向是对的,微观上稍微有点纰漏也不会影响大局。
From a Student To a Successful Professional
2013年11月9日和27日,中天联科分别在天津南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活动。校园宣讲以“From a Student To a Successful Professional”为主题,中天联科总裁/CEO孙博士在宣讲中提出以下5点建议:
建议1:对结果要有独立和独到的判断,要让别人对你有依靠感,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要对上级和专家有畏惧心态,为专家或领导马首是瞻,不敢或不愿意坚持实际上是正确的观点。但也要避免过度自信,要弄明白为什么别人的结论会异于自己,并进行积极的沟通。 这就好比战场上的士兵,一个一线的哨兵向总司令汇报外面战场的情况,哨兵所看到的情况是司令完全看不到的,因此不论司令位置有多高,哨兵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建议2:你的周围有很多专家。
因此,不但要从周围的同事那里学习他们的长处,也要从他们的失败中学习。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从容地学习如何处理困难的状况,包括人际的关系,而不是纠结和失落。要学以致用,总是为今后发愁是一种庸人自扰。很多同事总想学个证,甚至毕业十年、二十年后都想考个证。学习本身是正确的,但这些同事没有真正的考虑拿到这个证是为了什么。白天上班,晚上上课,这种生活-工作方式本身就不平衡,这只会影响他/她全力以赴地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中和从中得到学习。
建议3: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准备失败的假设和退路上。
要有形成背水一战的勇气,否则将会一事无成。技术出身的人被提升为manager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具有出色的技术贡献,技术专家一旦成为一个manager,就不能既想成为技术专家又想做一个管理者。当技术专家只有一部分时间潜心在管理上,在面对一个tough的技术问题时往往会忽略manager的职责转而花费大量时间在技术钻研上,那这个人就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技术人的身份上。所以,如果要做技术专家就应全心专注在技术上,要做一个成功的manager就要全心投入在管理上。不要为自己一旦不能当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仍可以去做个技术达人而留条后路,因为你的策略从一开始就会注定你是个不成功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和技术达人是不能两者兼得的。
建议4:要摆脱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给我们带来的制约。
中国的教育只教会学生知识,即学什么和如何思维或思维逻辑,但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即让知识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因为只有当知识成为正确的习惯才能超越思维逻辑。正确的习惯是思维逻辑的更高层次。中国现今的教育体制,即强调思维逻辑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择业后成为成功的专业人才。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在教育中就是通过大量做题来形成知识习惯,就是让他们形成一看到前提条件不需要思索就知道用什么理论来解决问题的习惯。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电路板上有一个很小的噪声,这样很小的噪声怎样才能测出来呢?现实中,即使知识很牢固但是天天忙于测试的工程师都很有可能因为一时想出理论而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方法就是由已知推出未知,从可观测推到不可观测。事实上,电路板上的某一点信号是可观测的,可以从可观测的数据推导出不可观测的数据。不可观测数据往往很小,每次误差很多,而可观测数据的变化值不断增加,数据点越来越多,只要把计算出的不可观测的值做平均就可以收敛到这个中间件真正的值。稍稍学过电路原理和统计学的工程师或学生,只要稍加思考通过知识习惯,这个问题就变的很简单了。
建议5:情商能力的5个方面将使我们受益一生。
情商的前三个要素和自己有关,都属于自我管理的技能;另外两个要素是管理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1)Self-awareness–自省的能力,也是了解自我情感的能力。
(2)Self-regulated–自我调控。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冲动意识,从而适应改变中的环境。
(3)Self-motivated–即自我激励,自我实现的能力。
(4)Sociability - 社会能力。指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目的。
(5)Empathy - 同理心。能否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特别是每当决策的时候。
所以,古罗马人曾经说:“优秀就是一种习惯”。
How to Be a Successful Professional from a Fresh Graduate
2012年12月1日,中天联科在天津大学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中天联科总裁/CEO孙博士进行了宣讲,宣讲以“How to Be a Successful Professional from a Fresh Graduate”为主题,孙先生对即将离校择业的同学们给予了前瞻性的意见分享,他从独到的角度阐述了从业多年的发展经验,更深度剖析了学生乃至从业多年的职场人士普遍存在的思维误区,现场引发了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宣讲中他提出以下5点建议:
建议1:独立
中天联科提倡以人为本,每个人要做企业的主人,公司鼓励每个人成长。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要独立、自信。一个优秀的员工不同于“好学生”,员工要时常对工作自我评估,每个人的独立见解和发现都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直接影响。观点不同时要加强沟通,面对不同意见和疑问时,要勇于思索和探究正确的结果,去理解别人的结论,提供独立的价值。
建议2:学习
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从容的去学习,要具有观察能力,能从周围的同事、从难以处理的形势以及共事的人中去学习,不仅要从成功方面去学习更要从失败中积累经验,而后者是更为重要的。
建议3:专注
集中精力把想做的目标定义清楚。要思索,要进行风险控制。但在日常工作中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想成功的事情上,而不是投入大量精力为可能失败做准备。
建议4:习惯
教育带给我们的除了知识和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往往是区分两个人的重要依据,要让知识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正所谓优秀是一种习惯。而突破错误和盲目的思维方式就需要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思维,从而避免形成固步自封的思维习惯。在每一次做决策的时候要保持头脑清醒,分清“事实”和“假设”,要运用思维考虑当时的假设、考虑信息是否正确以及考虑信息在现实中的变化。
建议5:情商
情商的前三个要素和自己有关,都属于自我管理的技能;另外两个要素是管理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1)Self-awareness–自省的能力,也是了解自我情感的能力。
(2)Self-regulated–自我调控。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冲动意识,从而适应改变中的环境。
(3)Self-motivated–即自我激励,自我实现的能力。
(4)Sociability - 社会能力。指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目的。
(5)Empathy - 同理心。能否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特别是每当决策的时候。